华裔学生在美式的“精英素质教育”系统下所呈现出来的新姿态备受瞩目。上个月,美国洛杉矶20名亚裔学生,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优异奖学金”,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位列全美前1%,还在校外活动中表现得各具特色,比如参加运动队和知识竞赛队,这些特长的加成,让他们全部被常春藤盟校或加州名校录取。此外,哈佛最近录取了华裔高中女生王雁飞,她因10年战绩辉煌的高尔夫经历,得到了招生者的青睐。由此可见,在美国的教育体系评判标准中,“优秀”不仅要成绩好,还要有特长,足够“独特”才能获得大学的青睐。
重金打造孩子的“独特性”
为了在“精英素质教育”体制下获胜,培养孩子的“独特性”,华裔家长对孩子的特长可谓是精心培养,暗自较量,为此支付高昂的费用也在所不惜。
大部分的家长选择为孩子培养艺术、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特长,一般从孩子小学几年级就开始。在美国,关于美术类、体育类、科学类的课程的费用,一般是一堂课20美元以上,钢琴等乐器类的费用一般是一堂课50美元以上,所以按照每周一堂体育(比如网球、足球、武术等)兴趣班课程、一堂美术兴趣班课程、一堂乐器兴趣班课程来算的话,一周至少得100美元,那么一个月就是400美元的费用。
要让孩子能突显“拔尖”的优势,普通才艺是不是还不够“独特”呢?于是有的家长会采取“高大上”路线,会花重金让孩子学习高尔夫、冰球、马术、击剑等贵族运动,甚至考取直升飞机驾照,有的家长在孩子6、7岁时就为其安排家庭教师,学习多国外语和贵族礼仪,培养孩子的精英气质,从娃娃抓起,先发制人。
由于常青藤大学十分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很多学生会做一些科技创新实践,学校会为同学布置一些小课题或实践动手项目,以锻炼学生的潜能。比如有的调查性课题,要求学生写个小论文,家长会代劳查资料,理逻辑。名校夏令营也是家长的一个热门选择,不仅提前熟悉名校氛围,还能借此机会让孩子参与到一些“高大上”课程和实践项目中。
而有些华裔家长求胜心切,希望孩子参与的课题项目足够有技术水平,含金量突出,采取的策略就有些“华而不实”了。他们会动用关系人脉,找来一些并不符合孩子现阶段认知水平的课题项目,比如一个足够本科生毕业的实验课题,或者某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热点,又或者是足以产出专利的高价值项目等等,那些精巧而严密的课题设计,一个研究生尚且需要用几个月时间阅读大量文献来思考,以一个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轻易构思出来吗?而家长却不在乎这些“不合理性”,也不在乎究竟是谁为孩子代劳,只关心这个课题在名校专家的眼中能否大放异彩。于是,孩子做课题项目,俨然变成了华裔家长比拼专业、教育程度甚至财富多少的机会了。
在美国“精英素质教育”体制下进行“赛跑”,源于华人根深蒂固的“赢”的思维。华裔家长们都是赢过了绝大多数华人,在人生的无数比赛中脱颖而出,奋斗到了移民美国的地步。所以,他们望子成龙,渴望通过自己的奋斗,让孩子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入名校,成为人上人,让光荣和财富都延续下去。
但是否精英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靠家长烧钱拼资源呢? 其实不然。
美国“精英素质教育”的正确导向,是让孩子发掘自己,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再发挥到最大限度,学校也讲究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不断地为社会的各行各业输送精英的种子。学校制定的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做实践课题,本意是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实施自己的想法,而这个过程的历练,这份能力的提升,是没人能代劳的。另外,大学招生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和个人的独特性,也是为了看到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优良潜质,真正为之好奇,为之“发烧”,并非“高贵冷艳”的特长才受青睐。
希望华裔家长能理解“精英素质教育”这场比赛的真正意义,多关心孩子对哪方面真正感兴趣,在实践中是否真正获得了锻炼,让孩子在素质教育体系下正确发展。



 
                        








 爱丁堡大学
爱丁堡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
帝国理工学院 伦敦国王学院
伦敦国王学院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南安普顿大学
南安普顿大学 诺丁汉大学
诺丁汉大学 新南威尔士大学
新南威尔士大学 悉尼大学
悉尼大学 澳洲国立大学
澳洲国立大学 西澳大学
西澳大学 英国留学申请时间
英国留学申请时间 英国留学申请
英国留学申请 美国留学学费
美国留学学费 美国留学就业
美国留学就业 美国留学专业
美国留学专业 美国留学注意事项
美国留学注意事项 美国留学申请材料
美国留学申请材料 美国留学优势
美国留学优势 英国留学生
英国留学生 新西兰留学优势
新西兰留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