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就要奔赴英国进行硕士学习了,很多学子在激动中还有些彷徨,去英国留学能给我带来什么?或者干脆思考这趟留学值不值?接下来是一位结束硕士求学,即将回国的学生的感悟分享~
硕士留学结束回国已开启倒计时模式。这些日子我时常会回想此次留学究竟已经给我带来了哪些变化,虽然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笔“性价比”很低的买卖,因为回国以后还要面临择业的挑战。但是在这里我却学到了对我一生都很宝贵的东西,现在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语言能力、“独立感”、“学习力”和“思辨性”的提升
此次深造是我95年离开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进入职场后第三次、也是最系统的一次学习。第一次是00年公派前往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接受了为期两个月的英语教师培训;第二次是07年回师大完成了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的同等学力硕士课程,前后耗时四年。
记得那场“读研”让我重回了阅读和思考的怀抱,意识到“一个人不仅要重视增加自己的知识和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而此次留学,除了双语能力的增强,更主要的,在于“独立感”、“学习力”,和“思辨性”方面的拓展。
曾经有个留学生在微博感慨说:留学让她得到的不止是学历,更重要是获得包括“把自己丢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的各种能力……我很赞同。
此外,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外语口语能力,应该是很多人关注的。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所有高频词的用法,那绝对是“事半功倍”的。高频词哪里来?不是由某本参考书或是字典说了算,而是借助互联网的“语料库”(Corpora)和“检索”(Concordance)功能,因为那里汇集了大量的口头和书面语,大数据的分析,较为准确地反应了一个词的使用频率。为什么坊间会有1800常用词一说?就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技术的大发展,使得这次在语言教学方面的收获远远大于16年前在兰卡斯特的学习。
在参与Technology Enhanc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技术辅助语言教与学)这门课时,我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语言学习是完全依靠技术的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我现在的语言学习离得开技术吗?回答依然是否定的。”
然后我就问自己第三个问题:“技术在我的语言学习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巨大的“信息来源”和其强大的“检索功能“。其实,真正的语言教学是个充满创造性的活,只是现在体制内的教学,限制太多,干扰也太多。如果去除束缚,凭借语言教师自身的阅历和功力,再辅以电脑的巨大功能,语言教学真是如虎添翼!(The combination of informed experience and the power of the computer is a formidable tool for all language educators.)
自我认知上
在自我认知方面,我意识到,同是社会人,西方文化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独立”,而中国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联系”。 在这里,我发现几乎人人都很任性,换句话说就是怪人很多,无人不怪,所以大家,见怪不怪。
中国老话讲,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每个人都习惯对他人指手画脚。说得好听一点是“指点迷津”,家庭里、校园中、职场上、朋友间,莫不如是。而在长期倡导“民主”(Democracy)、“人权”(Human Rights),和“自由”(Freedom)的西方意识形态里成长起来的歪果仁们,一般“不轻易评判”(Don't judge)其他人,因为这被认为是“道德和价值观绑架”,也是缺乏修养的标志,为此,他们从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变相胁迫。
听楼友介绍,在Nursery(托儿所),下午起床后户外活动需要添加外套,孩子们都是先七手八脚地自己穿,有困难的地老师求助,但是如果哪个孩子不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老师立马会Hands Off(举起双手)作出“不干涉”的姿态,体现了最起码的尊重……而西方的“独立”,我认为还体现在“不指望”、更“不在乎”他人接受或认可自己的观点,这与母国八十年代初的那句流行语“理解万岁”截然不同。
“独立感”、“学习力”,和“思辨性”方面的长进,在此次复活节期间回国为家中小儿择校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在短短两、三周的时间里,我从“一无所知”的状态起步,首先通过交流、走访、分析,和查阅等方式,迅速制订了一个小升初的初步方案——把它逼格为Strategy(战略)也不为过。然后,又果断地放弃了原校的直升资格,使其学籍得以退回户籍所在地的学区,并在网报时选择了一所很适合他的初中作为第一志愿、也是唯一的志愿。最后,通过面试,小儿顺利进入该校……沟通、学习、判断、决策、合作,这些因素在此次“战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火候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相得益彰。
我对英国人民的感受
最后,说说英国人民给我的感觉吧。这里要提一句话“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坚持下去)。这是目前在英国经常可以见到的一句广告语,当然已经出现不少变体,而原语出自1939年二战期间英国政府制作的一张海报,计划在英国彻底沦陷之后投入使用,主要目的是给民众打气。所幸经过英国空军的顽强抵抗,德国终究没能入侵英国。因此,当时已经印制了250万份的海报便被大量销毁,仅有数量稀少的一些幸运地逃过了销毁,从而保存到了如今。
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坚持下去),另有一个故事也道出了这句话的精髓:在伦敦被空袭最严重的时期里,市中心有家书店挂了个牌子,上书:Open As Usual(照常营业)。当晚一个炸弹把书店的墙炸没了,第二天书店老板挂出一个新牌子,上书:Open More Than Usual(扩大营业)——墙都没了,当然比往常更开放(Open)了——此处,店老板的“冷静”、“坚忍”,和“幽默”跃然纸上,后来也演变成了英国人做事向来“不慌不忙”、“坚持到底”的一贯风格。
   



 
                        







 格拉斯哥大学
格拉斯哥大学 爱丁堡大学
爱丁堡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
帝国理工学院 曼彻斯特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 布里斯托大学
布里斯托大学 利兹大学
利兹大学 阿德雷德大学
阿德雷德大学 昆士兰大学
昆士兰大学 莫纳什大学
莫纳什大学 西澳大学
西澳大学 英国计算机专业
英国计算机专业 英国留学方案
英国留学方案 美国留学规划
美国留学规划 美国留学选校
美国留学选校 美国会计专业
美国会计专业 美国博士
美国博士 美国大学申请
美国大学申请 美国留学申请规划
美国留学申请规划 美国艺术留学
美国艺术留学 加拿大奖学金申请
加拿大奖学金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