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学校里的教授分为以下几种:
Professor(教授):年纪一般比较大,看过的“套磁”信也是多如牛毛,而且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招生习惯,一般如果他对你感兴趣的话,一天之内就会回信,在这种情况下,你希望很大。如果他迟迟不回的话,就代表你基本没戏了。
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处世灵活,要求又高,当然这种类型的教授水平也是很高的,自我表现得宜是关键。
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助理教授一般都有启动资金,需要人干活,而且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招生习惯,所以跟助理教授“套磁”成功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
建议“套磁”排序为:招过本校学生的教授>助理教授>老教授>副教授。这只是就统计结果得出来的一般性排序,事实上大部分硕士生都是由助理教授带的,博士生就是由教授带的。此外,一定要找和自己研究方面相似或相同的教授,经历相似的更好。
1、早期“套磁”——申请前的联系。
主要联系对象是在该校学习的朋友、校友、研究生院秘书等。 主要询问该学校该专业的招生情况、录取比例、奖学金发放比例、学费、该专业学生的组成、现在正在研究的项目、毕业去向等,还有该院系在哪方面的研究较强,学校设施以及在当地可以利用的资源等等。了解这些对于你是否选择该校,你的申请有几成胜算,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在了解自己要申请的项目和研究方向后,就可以和相关的教授联系了。联系教授的一种方式就是不谈申请而就教授的目前研究谈起,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兴趣。这在学术上要求较高,比较适合正在做项目的研究生或帮助老师做相关项目的本科生。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开门见山,直接表示对教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并针对教授的研究项目和领域提一些自己的问题。这要求申请者的学术背景很强,能谈得长久。
2、中期“套磁”——申请材料寄出前后。
比较好的联系时机是在教授收到申请材料以后或是在路上的时候,大概在9、10月份左右。这时候既可以和教授谈学术问题,又可以在他对你感兴趣之后及时看到你全部的申请材料。
3、后期“套磁”——拿到AD(Admission的简称,一般指无奖学金录取)之后。
每个学校都会在第一轮审核后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这些同学会在第一时间(早的在12月末和一月初)就会得到offer(有奖学金录取)。对于大部分同学,特别是没有收到AD的同学来讲,大家并没有被拒绝,只是教授现在还拿不定主意到底选择谁。这个时候“套磁”的重要性就会发挥出来。同等条件的申请者,教授一般都倾向于选择与他联系过的人。
套磁对于大部分留学美国的学生来讲不会陌生,可能一些同学在开始的时候会对套磁的问题始终抱有怀疑态度,在接触的学生当中,已开始有很多学生觉得那么多学生申请几个位置,似乎套不套磁没有关系,反正教授不会看。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有效的套磁将会推动录取的成功率。例如,以前一个成功申请到美国的学生,他告诉我它们系一共有10个中国人,全部为套磁后被录取的。但在套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六个误区。
误区一:套磁全能
有的学生认为“无论申请什么专业和学科,都是需要套磁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套磁并不能应用于每个学科,总体来讲,理工科学生“套磁”意义最大,尤其是要做项目的,进实验室的。文科情况相去甚远,某些学科,如会计,根本无法套磁,老师完全凭你的背景和分数选择。另外由于学业时间和内容的限制,本科生 “套磁”的效果就没有研究生强。因为后者已经有确定的方向和实践的经验,与教授沟通和探讨起来顺畅得多,成功几率非常大;而前者只能把握专业的大体内容,表达某方面的兴趣以及表现自己的潜力。
误区二:越多越好
美国人通信切记简短,直来直去,一般Email不要超过200字。套磁的风格并无统一格式,每个人做法不同,但应该注意不要烦别人,不要催促别人,言语要简单明了,意思表达明白即可。
误区三:强调优秀
GMAT和TOFEL的成绩不属于讨论范围,但过去的成绩和专业背景应该加以介绍。GMAT和TOFEL不加讨论的原因不是不重要,是太基础了,如果你GMAT和TOFEL都没有考好,那很难说明你其它方面就行;反之,你GMAT和TOFEL好了,也不能说明你其它方面就行。GT好是太应该的事情了,不值得拿出来。总之,学科基础与研究水平才是讨论的重点。
误区四:经验不看
套磁的内容主要介绍自己研究经历和以后的计划,突出自己有的特长,如果你对教授的项目熟悉,那可以表现出来,但是千万记住不要不懂装懂。如果你没有研究经历(坦率地讲你的机会就损失一大半),那就做简单的介绍让老师认识你。研究经验可能听起来很艰难是得,但其实大学阶段的论文也是可以的,这些论文是没有发表过得也可以,但是论文的研究内容是一定要有的。如果你实在是什么也拿不出来的话,那么可以详细研究下教授的研究,某些教授介绍页面写得非常笼统,你可以到数据库中查下他最近发表的文章,了解一下教授研究的领域,等你有一定的理解或者想法了再和教授交流,着重谈谈未来打算。
误区五:死缠烂打
如果你发邮件给教授,教授没有回复的话,千万不要鲁莽的打电话给教授。在国外学习过程中,老师往往不喜欢学生打电话问他们事情,更何况你还只是个申请者。如果超过一周都没有回复邮件,那基本上可以确定他们不会回复了。请勿发更多邮件去催问,即使你很心急。因为发的邮件过多,会让教授产生厌恶情绪,可能教授不回邮件的原因是去度假了,所以当他回来一看邮箱里面有你八封信,他一定很不爽,这样你的机会也会丢失。
误区六:多发邮件
有的学生会给一个系的多名教授“群发”邮件。其实这样是错误的,教授不会讨论各自准备招谁,但是准备录取者的名字会被传阅的,这个时候哪个想要你的教授看到你的名字被其他教授写上去了,情况可不好。一个系一两封最重要的教授就OK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邮件中不要使用附件,除非是教授让你发的。
指导专家:张印鹏老师有多年留学经验和6年从事留学教育行业工作的经验,作为留学行业咨询顾问中的佼佼者,英国部的表率,凭借着高质量的服务,卓越的专业知识,以及客户的一致认可,连续5年获得公司杰出贡献奖,冠军奖,咨询之星和服务之星。



 
                        







 格拉斯哥大学
格拉斯哥大学 爱丁堡大学
爱丁堡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
帝国理工学院 曼彻斯特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 布里斯托大学
布里斯托大学 利兹大学
利兹大学 阿德雷德大学
阿德雷德大学 昆士兰大学
昆士兰大学 莫纳什大学
莫纳什大学 西澳大学
西澳大学 英国计算机专业
英国计算机专业 英国留学方案
英国留学方案 美国留学规划
美国留学规划 美国留学选校
美国留学选校 美国会计专业
美国会计专业 美国博士
美国博士 美国大学申请
美国大学申请 美国留学申请规划
美国留学申请规划 美国艺术留学
美国艺术留学 加拿大奖学金申请
加拿大奖学金申请